新闻中心NEWS

首泰金信刘冲先生出席第十三届China Venture年度峰会并发表讲话

2019年4月23-25日,由投中信息、投中网主办,投中资本承办的“第十三届中国投资年会·年度峰会”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。本次会议主题为“看多中国”,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,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。 



在主题为“新零售渐成事实”圆桌对话上,来自首泰金信投资合伙人刘冲、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、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汪天凡、景林股权投资董事吴斐、东方汇富执行董事王欣参与了话题讨论,本场论坛由投中网高级记者柴佳音主持。 

 
刘冲先生分享了对新零售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机会的真知灼见。以下是圆桌对话中刘冲先生的发言。

主持人: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场景下,请问对新零售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吗?或者说他的心在哪里,或者未来有怎样新的机遇呢?
 
刘冲:我们在这里讲新零售,可以看看新零售的缘起来。从价值投资角度,我们投消费,肯定要寻找消费垄断权,细分消费垄断权,可能分成定价权、定向性,定量性,定价权就是我能比你多卖几块钱,定向性是买我的不买别人的,定量性是我可以把量做的非常大。形成垄断。前两者原动力是认知和心理学的东西,他最后会附载在品牌上,但是品牌与资本的不是天然联系,因为一旦品牌做出,盈利规模扩大,并不太需要资本的帮助,投品牌,塑造品牌需要时间,是更高技术的活,科技难于起到决定性作用。但是定量性就不是了,因为定量最重要的两个助力,一个是资本,一个是科技。因为资本都是喜欢短期可以看得见的回报,而且在之前互联网领域里面,大家操作流量已经炉火纯青,这几个因素的叠加,促使一个趋势,就是大家试图通过量的垄断而占领品牌这部分的价值。
 
新零售,无论你用什么手段,目的是希望频率更高,起量更快,但你拿到你争夺的是订单入口,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客户。新的机会里面,大家各司其位,找到自己的价值点,做效率的把效率做透,做价值的把价值做深。通吃的逻辑我们可能又会重蹈O2O覆辙。
  
主持人:在技术的帮助下,新零售的场景其实是发生了一些改变,比如说从最初到店,到现在的到家,以及其他场景的转化。请问怎么看待这些场景的协同发展?包括2019年场景的变革下,各位会更关注哪些新的投资机会呢?
 
刘冲:我觉得两点吧,首先技术对于这个场景的改造,首当其冲是效率的问题。更少的成本,更少的时间。效率的命题贯穿在整个价值链,目前来看,这个行业确实过于传统,不光体现在传统的低效的交付,也存在于低效的生意模式,比如多层级和高成本浪费。这块改造其实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的。
 
第二点,实际上是消费体验的变化或者认知的变化,新零售发生的变化,在全力干一件事,希望消费者选择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,你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消费的整个过程,其中不给你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。之前是人找货,现在可能是货找人。货找人其实就是在量的过程中形成对你个性化的包围,你能够马上做出决策,通过冲动,马上消费,可能会把一些相对低频的事情切的更碎,变得越来越高频,这个事情也是我认为比较大的机会。
   
纵观整个产业的话,因为这个产业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,他太大了,这里面的点,我觉得其实底层就是有一些比较根本性的趋向。比如说,我们是不是会从收入成本结构的方向上讨论,使得我能够做更多的生意,能够扩大我的收入。同时,能够节省我的成本,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和成本做同样的事情。可能没有一个单独的某一项技术改变整个行业,一定是在场景里面用复合的技术去解决矛盾,那你组合技术的能力,就是一个关键的能力。比如说,如果数据化是一个趋势的话,整个行业哪怕是传统行业都在数据化的时候,运用数据的技术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点。谢谢。
  
 
主持人:在新零售场景下,确实在进行品类的延展。可能从最初的餐饮外卖,已经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小店,生鲜或者日用品的品类。那么在这样一个挑战下,是对及时的配送物流体系要求越来越高了,大家怎么看待最后一公里,这个已经说了很久但是没有得到完美解决的问题。大家自己去布局供应链相关项目的时候,会比较看重在哪个阶段具有哪些优势的项目呢?
 
刘冲:我们的看法是,其实在线上的天网,信息流通,过去十几年的资本介入和技术的升级,其实已经非常成熟,并且基础设施化,有很多模式已经接近红海的状态。但是在地网,人与商品的交互、商品的物理流通,我们觉得现在还是有相当空间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缺失,比如刚才提到最后一公里终端智能化的渗透率,其实是非常低的。到现在为止,末端的物流,整个体系还是一个传统商业,比如广泛的加盟的模式,信息孤岛和碎片大量的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低效管理,无法做规模化的成本天花板。我们认为人利用数据去管理人和外界物的交互,是个基本的刚需,拥有很强的规模效益。所以长期来看,我们在这个点上会做布局。包括最近我们也做了一个智慧物流终端的项目,我们会在他的上下游不断延展。实际上地网末端基础设施是一个一手2B,一手2C的关键节点,以这个节点,他其实是真正效率的体现,才能带来及时服务,体验良好、无差错的服务,场景足够大,可以承载各种新技术。我们会比较长期看好这个方向。
   
主持人:请各位嘉宾谈一下在新零售这个场景下,我们如何控制这样的获客成本,以及对创业者、新零售各个赛道上有什么来自投资人的建议?
 
刘冲:我觉得现在创业者也好、行业也好,还是对新这个词崇拜有点深了,我们回到整个消费的本质上。我们是不是真的忽略了消费者在做消费决策时候的心理历程。我们探讨烧钱,控制获客成本也好,因为如果你理解了做这个决策的过程,你才能够先去判断你所烧来的到底是订单、流量还是这颗心,是消费者心理上的某种短期或者长期的变化。其实相对应是有更多付费的意愿,以及价格歧视的可能。新的变革来临,多去关注行业本质,并保持更高的格局和更好的心态。